考试结束,考生开心交流。本报记者万程鹏摄
昨日江苏高考结束。图为南京金陵中学考点,考生开心地走出考场。本报记者万程鹏摄
中国江苏网6月10日讯 2013年高考昨天落下帷幕。今年我省高考命题有哪些值得关注的亮点和特点?命题走势如何?高考结束当天下午,本报特邀各地名校名师,对高考9科试卷进行解析。
语文:总体平和稳中有变
江苏省如东高级中学语文高级教师陈亚飞
今年江苏高考语文试题总体平和,体现了江苏命题一贯的稳中有变的特色。语知和运用试题保持了题型的高度稳定,有利于中学教学的稳定和考生复习的针对性,但也给人稳健有余,灵动不足的感觉。语用题历来是高考命题的“试验田”,应不断有创新题型出现,才更有利于对考生创造力的考查。文言阅读题型未变,选段于《三国志》,是叙事性较强的人物传记,阅读难度不大。文学类文本选自老舍散文《何荣何许人也》,虽说文字平易,但所叙内容久远(1935年发表),学生理解有隔阂,加之题型较新,拿分不易。但这是对现代文阅读本质的回归,值得肯定。同时,陈老师还指出,今年的新材料作文是顺应大势的。解读此材料,要抓住主体事件——人进蝴蝶退,并结合关键句“小小的蜡烛竟然会带来这么大的影响”进行。由此不难看出材料寓意:人类哪怕是一个细微的举动也会给自然事物带来巨大的影响,但如果仅把该材料理解成谈人与自然关系,似太狭窄,亦可深入一层,比如,尊重他人的生存状态,不要随意干扰他人的生活,或一个细小的行为也会带来巨大的影响,强调人做人处世需谨小慎微等等。